![]() 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包括可动体、透明防护件以及支承体,所述可动体包括摄像头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外壳,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包括沿中间贯穿的开口,使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的两侧形成用于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保持部,所述摄像头模组配设于所述开口;所述透明防护件与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配合闭合所述开口将所述摄像头模组围合在内;所述支承体配置在所述可动体的底部,其内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体沿竖直方向做旋转运动的第一动力源;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旨在解决传统摄像头容易损坏、且无法调节角度的问题。 公开号:CN214338010U 申请号:CN202120529636.0U 申请日:2021-03-15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王海平 申请人:Suining Motian Times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4N5-225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 [n0002] 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所记载的内容并不代表都是现有技术。 [n0003] 摄像头又称为电脑相机、电脑眼、电子眼等,是一种视频输入设备,被广泛的运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及实时监控等方面。普通的人也可以彼此通过摄像头在网络进行有影像、有声音的交谈和沟通。另外,人们还可以将其用于当前各种流行的数码影像,影音处理等。 [n0004] 传统的摄像头并不具备防止震动与冲击的功能,当外界有突然的外力施加到该摄像头上时,很容易就会导致摄像头损坏,另外传统的摄像头的角度基本都是一成不变的,一旦确定安装角度且安装完毕后便难以再次调节角度,而无法根据不同的采集环境而改变角度。 [n0005]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旨在解决传统摄像头容易损坏、且无法调节角度的问题。 [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包括: [n0007]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包括摄像头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外壳,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包括沿中间贯穿的开口,使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的两侧形成用于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保持部,所述摄像头模组配设于所述开口; [n0008] 透明防护件,所述透明防护件与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配合闭合所述开口将所述摄像头模组围合在内;以及 [n0009] 支承体,所述支承体配置在所述可动体的底部,其内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体沿竖直方向做旋转运动的第一动力源。 [n0010]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为U型或V型。 [n0011]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沿水平方向做旋转运动的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的输出轴朝所述摄像头模组径向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 [n0012]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的底部为圆形,所述第一动力源包括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第一齿轮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部件啮合的第二齿轮部件,所述第二齿轮部件部分穿出所述支承体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 [n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一方面,通过透明防护件将整个摄像头模组围合在内,避免了传统摄像头模组外置而容易直接受到撞击的风险,另一方面,该监控摄像头内置有第一动力源,可以改变所监控的区域,从而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采集不同区域范围的环境;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有益效果,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阐明。 [n0014] 图1为本申请披露的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立体结构。 [n0015] 图2为本申请披露的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部分展开图。 [n0016] 图3为本申请披露的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内部展开图。 [n0017] 图4为支承体内部的第一动力源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 [n0019] 10、可动体;11、摄像头模组;12、摄像头模组外壳;13、输出轴; 120、开口;121、保持部; [n0020] 20、透明防护件; [n0021] 30、支承体;31、第一动力源;310、伺服电机;311、第一齿轮部件; 312、第二齿轮部件。 [n0022]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3]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n002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n0025] 由图1所示监控摄像头的立体图以及图2-图4所示监控摄像头的部分内部结构可知,该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主要由可动体10和支承体30组成,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可动体10包括摄像头模组11和摄像头模组外壳12,其中,摄像头模组外壳12大致呈上小下大的圆锥结构,上侧部分从轴向设有贯通的开口120,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可知,该开口 120的大致形状可以为U型或V型,这样,当摄像头模组11安装在开口120 内时,用具有防护效果的透明防护件20将开口120闭合,可以使摄像头模组11隐藏在内部,而避免外置承受被撞击的风险。 [n0026] 备选地,透明防护件20可以选用高强度特种透明板材帕姆板;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n0027] 由图3可知,可动体10安装在支承体30的上端,并与支承体30轴承连接,其中,从图4中可以看出,支承体30作为摄像头的底座起到支撑的作用,其内具有第一动力源31,该第一动力源31包括伺服电机310、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10输出轴的第一齿轮部件311、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部件 311啮合的第二齿轮部件312,所述第二齿轮部件312部分穿出所述支承体30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12,可以理解的是,使用时,第一齿轮部件311 作为致动件,第二齿轮部件312作为传动件,可动体10在传动件的作用下,使可动体10沿轴线方向旋转(即由伺服电机310驱动可动体10沿竖直方向做旋转运动)。 [n0028] 其中,图3是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从图3可以看出,摄像头模组外壳1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摄像头模组11 沿水平方向做旋转运动的第二动力源(未图示),所述第二动力源的输出轴13朝所述摄像头模组11径向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11,这样,在监控时,该摄像头模组11可以在第二动力源的驱动下旋转,改变所监控的区域,从而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采集不同区域范围的环境,达到无死角监控的目的。 [n0029]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阅读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所公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基础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其上也可与不同形式的附加功能结合而形成其他技术方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 [n0030]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权利要求:
Claims (4) [0001] 1.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包括摄像头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外壳,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包括沿中间贯穿的开口,使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的两侧形成用于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保持部,所述摄像头模组配设于所述开口; 透明防护件,所述透明防护件与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配合闭合所述开口将所述摄像头模组围合在内;以及 支承体,所述支承体配置在所述可动体的底部,其内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体沿竖直方向做旋转运动的第一动力源。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U型或V型。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沿水平方向做旋转运动的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的输出轴朝所述摄像头模组径向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的底部为圆形,所述第一动力源包括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第一齿轮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部件啮合的第二齿轮部件,所述第二齿轮部件部分穿出所述支承体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外壳。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DE69725222T2|2004-05-06|Tragbarer Personalrechner mit Lautsprecherabdeckung CN214338010U|2021-10-01|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 DE102004000043A1|2006-05-24|Verfahren zur selektiven Aufnahme eines Schallsignals CN208609080U|2019-03-15|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US7274805B2|2007-09-25|Method of driving surveillance camera by using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DE102007054819A1|2009-05-20|Überwachungssystem mit Zustandserfassungsmodul, Verfahren zur Selbstüberwachung eines Beobachters sowie Computerprogramm US20180172943A1|2018-06-21|Filter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DE102006017509A1|2007-10-18|Vorrichtung zur Übersetzung von Gebärdensprache CN208424543U|2019-01-22|一种监控器防护罩 EP3723350A3|2020-11-18|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camera modules DE29905965U1|1999-09-02|Führungsschiene für Endlostriebe CN2535840Y|2003-02-12|穿戴式多功能无线网络计算机 Haritaoglu et al.2001|Attentive Toys. DE29915308U1|1999-12-23|HdO-Hörgerät mit Frontplatte Fekete1999|Popular racism in corporate Europe CN208569813U|2019-03-01|多功能智能看家系统 CN201133957Y|2008-10-15|镜头组保护结构 CN213485323U|2021-06-18|基于爱查分成绩发布的显示装置 CN212876054U|2021-04-02|一种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的声音输入结构 CN211491617U|2020-09-15|一种旋转装置及机器人 Fricker et al.1992|Application of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alysis to plant and microbial cells. CN208537811U|2019-02-22|防水镜头 CN109538740A|2019-03-29|一种制备减速机端盖的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 CN204374578U|2015-06-03|防爆功能相机安全外壳 Yemelyanov et al.2004|Bio-Inspired, Adaptive Algorithms for 2-and 3-Channel Polarization Sensing under Various Polarization Statistics with Non-Uniform Distributions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529636.0U|CN214338010U|2021-03-15|2021-03-15|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CN202120529636.0U| CN214338010U|2021-03-15|2021-03-15|一种防撞击具有人脸识别的监控摄像头|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